中文  |  English
什么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 2025-04-03 12:43:31 |   作者: 发酵罐知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来衡量百姓收入水平,进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福祉状况的主要指标,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是依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非流动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顾名思义,就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这是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可支配收入概念制定的,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种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营收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实物资产、住房等非金融实物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是转移性收入扣除转移性支出后得到的净值。其中,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其他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这些概念听起来似乎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很远,但换一种说法可能大家就熟悉了。如果住户是上班族或者打工者,可支配收入大部分可能来源于工资、奖金、津补贴。如果是个体经营户,比如开个小卖铺,那么每天拿到手的营业额,扣除进货成本、房租水电及税费之后的净利润就成了可支配收入。如果是种粮大户,那么可支配收入的大多数来自就是卖粮收入,当然还要扣掉相应的种子、化肥、雇工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间投入以及其他经营费用;同时,该住户领取到的各项政策性生产补贴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但是有一大笔银行存款或者有笔资金入股某公司,那么利息或红利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来源。如果是离退休人员,那么离退休金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来源。如果是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之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拿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衡量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是否同步等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映各地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绩,都需要真实准确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为计算一些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标提供数据基础,为制定收入分配有关政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如计算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数据都需要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进行衍生计算。

  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该调查是一项抽样调查,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抽选调查户,然后请调查户把家庭日常收支逐笔进行登记,最后根据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生成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该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抽选了约2000个调查县(市、区)、16万调查户。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按现价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是2012年的2.23倍;按可比价看,2013—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累计实际增长83.3%,年均实际增速达6.2%,见图1。

  分城乡来看,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5,比上年下降0.05,比2012年下降0.43,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见图2。

  居民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同样也是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自己付出劳动或者资本之后获得的。比如农民自家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尽管没有卖,自己吃了,这些实物也算农民的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所在的单位、雇主,或者是政府、其他非政府组织直接发给居民的。比如政府给低保户过节发的米面油菜、单位为职工代缴的水电煤气费等,这些都属于居民没缴费或少缴费而获得的实物性质的福利。这些实物收入也纳入居民收入统计范围。

  因为收入在一段时间内要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才能为居民提供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能力。那些偶然发生的、一次性的款项没法是我们日常消费的稳定来源和保障。像居民得到的遗产,婚丧嫁娶拿到的大笔礼金,因受到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失而得到的一次性赔偿,彩票中奖等,都具有偶发性、非持续性的特征,因而不能统计为居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居民获得的收入还得保证不会减少居民家庭的净资产或者增加居民的负债。也就是说,居民家庭通过出售自家的金融或非金融实物资产,或者通过向他人借贷、增加负债得到的钱都不是收入。比如,政府在老城区搞拆迁,给了每个拆迁户100万元补偿,这些钱也不算收入,是居民放弃了房产,换来的现金补偿。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来衡量百姓收入水平,进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福祉状况的主要指标,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是依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非流动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顾名思义,就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这是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可支配收入概念制定的,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种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营收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实物资产、住房等非金融实物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是转移性收入扣除转移性支出后得到的净值。其中,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其他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这些概念听起来似乎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很远,但换一种说法可能大家就熟悉了。如果住户是上班族或者打工者,可支配收入大部分可能来源于工资、奖金、津补贴。如果是个体经营户,比如开个小卖铺,那么每天拿到手的营业额,扣除进货成本、房租水电及税费之后的净利润就成了可支配收入。如果是种粮大户,那么可支配收入的大多数来自就是卖粮收入,当然还要扣掉相应的种子、化肥、雇工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间投入以及其他经营费用;同时,该住户领取到的各项政策性生产补贴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但是有一大笔银行存款或者有笔资金入股某公司,那么利息或红利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来源。如果是离退休人员,那么离退休金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来源。如果是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之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拿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衡量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是否同步等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映各地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绩,都需要真实准确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为计算一些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标提供数据基础,为制定收入分配有关政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如计算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数据都需要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进行衍生计算。

  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该调查是一项抽样调查,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抽选调查户,然后请调查户把家庭日常收支逐笔进行登记,最后根据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生成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该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抽选了约2000个调查县(市、区)、16万调查户。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按现价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是2012年的2.23倍;按可比价看,2013—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累计实际增长83.3%,年均实际增速达6.2%,见图1。

  分城乡来看,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5,比上年下降0.05,比2012年下降0.43,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见图2。

  居民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同样也是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自己付出劳动或者资本之后获得的。比如农民自家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尽管没有卖,自己吃了,这些实物也算农民的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所在的单位、雇主,或者是政府、其他非政府组织直接发给居民的。比如政府给低保户过节发的米面油菜、单位为职工代缴的水电煤气费等,这些都属于居民没缴费或少缴费而获得的实物性质的福利。这些实物收入也纳入居民收入统计范围。

  因为收入在一段时间内要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才能为居民提供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能力。那些偶然发生的、一次性的款项没法是我们日常消费的稳定来源和保障。像居民得到的遗产,婚丧嫁娶拿到的大笔礼金,因受到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失而得到的一次性赔偿,彩票中奖等,都具有偶发性、非持续性的特征,因而不能统计为居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居民获得的收入还得保证不会减少居民家庭的净资产或者增加居民的负债。也就是说,居民家庭通过出售自家的金融或非金融实物资产,或者通过向他人借贷、增加负债得到的钱都不是收入。比如,政府在老城区搞拆迁,给了每个拆迁户100万元补偿,这些钱也不算收入,是居民放弃了房产,换来的现金补偿。



上一篇:2025年有哪些赚钱机会!! 下一篇:华润啤酒小镇70%品牌居然是这些……

Copyright © leyucom乐鱼官网官方网站_全站网页版登录入口 京ICP备12048025号-4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本站由阿里云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